全球能源互聯網首選西向延伸
全球能源互聯網首選西向延伸
:“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研究成果,預計到205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將達到300億噸標準煤,其中清潔能源占比有望達到80%,主要轉化為電力使用,所以全球能源互聯網是電力互聯。其構建過程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和洲際互聯三個階段,聯網規模和時機取決于相關國家和經濟體的政治、經濟、技術及市場等綜合因素。”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在10月23日舉行的全球能源互聯網論壇上提出了未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圖。
全球能源互聯網主要是電力互聯網
張運洲指出,電力是一種高效、清潔、靈活的能源,加快以電為中心的能源轉型,是全球范圍內的大趨勢。電力傳輸具有快速、高效的特點,可以盡可能減少能源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方便能量的大范圍輸送,從而促進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可以認為,未來能源互聯網發展主要依靠的是電力互聯。
另一方面,未來能源互聯網體系結構中,可再生能源將逐步成為重要的能量來源。但是,可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隨機性強、不可儲存、無法直接在用能終端使用的特點,決定了在當前沒有其他高效二次能源的前提下,轉化為電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較為經濟的方式。大規模開發可再生能源,需要遠距離、大容量輸送到人口聚居的電力負荷中心地區進行消納。
眾所周知,電網是迄今為止人類能源體系中最為完善的能源網絡,電力輸配網絡具有極強的可延展性,這是其他能源網絡所不具備的。未來,隨著電網智能化技術的成熟以及堅強特高壓骨干網架的構建,實現國內聯網和跨國、跨洲聯網,使得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內高效開發和利用。
“能源互聯網主要依靠的是電力互聯,同時也要強調多類型網絡的整合和互聯,需要打破不同類型能源之間的‘隔離性’,從而實現多類型能源的綜合協調優化,并在用能終端給予用戶更多的可選擇權。”張運洲強調。
加強國際合作 推進互聯互通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根據“一帶一路”戰略,未來將加強與沿途國家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方面的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電力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高度契合“一帶一路”戰略,也是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舉措。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國家能源電力基礎設施老舊,能源資源稟賦各異,跨國能源電力合作意愿強烈,未來合作潛力巨大。受“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國家資源、技術、經濟、政治條件的影響和約束,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需要按照先易后難、由近及遠的方式推進。在聯網基礎條件好、聯網需求迫切的區域優先建設,由點到面、由面到網,逐步形成全球電網互聯。
張運洲表示,在近中期,將積極推進陸上與周邊國家的聯網,沿“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向延伸,逐步實現亞洲—歐洲—非洲的電網互聯。未來十年間,將建設與俄羅斯、蒙古、中亞五國、巴基斯坦等鄰國的聯網工程;建設亞歐洲際輸電,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向西延伸;非洲內部、海灣地區、南美洲等地區也正在推進電網互聯。今后,還將建設東北亞地區聯網工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有互聯意愿,可以以陸上聯網為主。
張運洲還進一步強調,在發展跨國、跨洲骨干網絡的同時,還需要關鍵技術的支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需要進一步提高柔性直流、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智能用電、信息通信等關鍵技術研發。中國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的成功實踐,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奠定了重要基礎。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推進實施還面臨不少的問題和挑戰。如短期內可再生能源發電綜合成本仍然高于化石能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涉及國際合作等。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全球能源互聯網一定會讓“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成為現實。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姚海棠 試驗變壓器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 上一篇:云南華寧打造風電設備制造全產業鏈 2015/11/5
- 下一篇:國網河南:進入特高壓交直流電網混聯運行新時期 201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