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是簡單的“+”
“互聯網+”不是簡單的“+”
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和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來,“互聯網+”猶如一股暖人的春風,頓時吹遍全國各地。各地區各部門、各行各業快速積極引進互聯網思維,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但一些部門在推進“互聯網+”行動時,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毫無實質意義的搭載,或者是作毫不沾邊的疊加,也就是說只是在原來的傳統模式和既定工作上做簡單的“加法”,或是做不知所云的“加法”,成為“互聯網+”行動的幌子。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創新實踐,它有力地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發生演變,從而提升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兩者簡單的相加、搭載、疊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近幾年來,互聯網和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滲透并顛覆著人類社會諸多領域,不但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而且在創新傳統商業模式、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升級產業結構、重構經濟發展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巨大。而當今的“互聯網+”也開始影響眾多傳統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在線旅游、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杰作。如果以前的互聯網還只是作為一個外在工具的話,那么,現在的互聯網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社會改革管理新優勢、增添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核心引擎。
因此,在推進“互聯網+”行動時,要考慮和結合自身行業、產業的模式、體制、結構、體系等方面滯后的實際情況,針對需要改造的傳統模式、體制、結構、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創新改革方案,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引擎,做實實在在的“加法”,從而推動工作、行業、產業、管理等改革創新,真正達到降本減耗、提質增效、便民利民、推動工作的目的。
原標題:“互聯網+”不是簡單的“+”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謝武奇 繼電保護測試儀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上一篇:浙江杭州:去年新增光伏發電項目286個 2016/2/4
- 下一篇:【廣西電改思路】推進售電側改革 完善電力直接交易制度 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