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鉆”出江蘇最深最“燙”的地熱井水,可以進行發電
寶應“鉆”出江蘇最深最“燙”的地熱井水,可以進行發電
揚子晚報網12月4日訊(通訊員 張大慶 記者 陳詠)
揚州君昊電氣有限公司所在地寶應“鉆”出江蘇最深最“燙”的地熱井水(即溫泉)。4日,省國土廳、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在寶應召開金源溫泉地熱資源驗收報告會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這一消息。到會的中科院院士、我國知名地熱專家汪集旸及省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寶應金源溫泉地熱井井深3028米,水溫93℃,為江蘇地區溫度最高的地熱井。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負責人介紹,溫泉勘探中,水溫超過90℃的屬中溫井,此次發現的溫泉地處寶應開發區七里村,今年1月3日實施鉆探,歷時近10個月于11月11日竣工。該溫泉鉆井深度3028米,經抽水試驗,出水量達每日1506立方米,井口出水溫度93℃,是江蘇地區溫泉地熱井最深和溫度最高的地熱井,也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罕見的優質中溫地熱井。經國土資源南京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水質檢測,地熱水中含豐富的對人類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中氟和偏硅酸含量達到國家理療熱礦水命名濃度標,偏硼酸含量達到有醫療價值濃度標準,金源溫泉屬于富含偏硼酸的氟、硅優質理療熱礦水。
省國土廳副巡視員劉震平表示,揚州是我省首個溫泉城,寶應地區這一中溫地熱資源的發現,將推動揚州溫泉城建設上新的臺階。他提出,地熱資源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國家倡導和鼓勵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目前江蘇13個地級市都發現了地熱資源,但都沒有大范圍用于能源利用,只是一些零星開發。此次寶應發現了優質溫泉,希望能在居住區集中供暖、溫水養殖種植等方面有所突破。
汪集旸是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特聘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現從事地熱資源評價,地熱能開發利用及環境保護等研究工作。當日,專程趕到寶應的汪集旸院士表示,地熱資源是一張“綠色熱網”,在節能減排、控制霧霾、建設新型城鎮等方面有著令人憧憬的前景,他希望寶應發現的這一優質地熱滋養發揮應該有的作用。發布會現場,相關專家還建議,地熱井井水溫度達到90℃,就具備了直接發電的條件。寶應溫泉可實行梯級開發利用,先進行發電操作,其次可進行供暖、洗浴、養殖、種植等。
- 上一篇:君昊三相電能表現場校驗儀有什么技術特點 2014/12/5
- 下一篇:國家電網特高壓直流今年累計送電超千億千瓦時 20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