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區電網建設提速 18.86萬人首迎電力之光
———四川甘孜藏區18.86萬人首迎電力之光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李軒儀 梁石
這個冬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4.58萬戶、18.86萬人第一次享受到通電后帶來的光明和溫暖。對很多藏區百姓來說,“坐在家里取暖,看春晚”這一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在2015年新年變為現實。
藏區電網三年大跨越
1月6日,農歷“小寒”,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這天下午,甘孜州理塘縣呷洼鄉飄起了雪花,室外只有零攝氏度。呷洼鄉小學三年級學生丁真曲措放學回家后,摁下電暖器開關,擰開臺燈,溫暖舒適地做起作業。
像曲措這樣,今年冬天,甘孜州4.58萬戶、18.86萬人的無電人口第一次享受到通電后帶來的光明和溫暖。
在甘孜州發展改革委能源辦公室主任查鸝的辦公室墻上,掛著兩幅圖。右側是甘孜州“十一五”末35千伏及以上電網接線圖,左側是“十二五”末35千伏及以上電網接線圖。甘孜州電網從右側的全州17個孤網,變成西通西藏、東聯省內的現代電網,只用了近三年的時間。
從2012年3月至今,國家電網公司和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持續在甘孜州推進藏區電網建設,徹底改變了甘孜州落后的用電狀況。
2014年11月20日,川藏聯網工程投運,徹底結束了西藏東部和甘孜南部電網“孤網運行”歷史,從根本上解決了昌都地區近50萬人的用電問題,為促進川藏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截至2014年年底,總投資約186.7億元的甘孜州“電力天路”項目及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項目進度已超過60%,已從根本上解決了鄉城、稻城、巴塘、得榮、丹巴、新龍、白玉、色達8個縣域電網的“孤網”問題,實現甘孜州所有縣域電網與國家電網主網相聯接。
旅游業發展規模成倍增加
“一個省的面積,一個縣的人口,一個鄉的財政收入”曾是甘孜人的自嘲。長期以來,交通和電力是制約甘孜州發展的兩大瓶頸。如今,隨著這兩大問題的逐漸解決,甘孜州的傳統產業———旅游業率先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
318國道繼續向前延伸,來到理塘縣禾尼鄉冷戈村。村民所波經營著一家“517318驢友之家”,在騎行界非常著名,被很多從成都騎行到拉薩的“驢友”寫進了出行攻略。
去年9月24日,35千伏禾尼變電站成功投運,禾尼鄉11個村終于通了電。現在,所波新蓋的11間客房已經竣工,“驢友之家”的接待能力從40人提高到100人,還新增熱水器和無線上網服務。“我今年打算買臺電腦,上網了解外面的情況,也方便孫女以后學習。”所波的孫女只有3歲,已被賦予“學好知識上大學”的光宗耀祖之厚望。
每年3~4月挖蟲草,5~10月旅游旺季經營家庭旅館,正在成為藏族百姓的新生活和新事業。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藏族村民涉足旅游業,開起了家庭旅館。
從喂養牦牛的傳統牧民到經營旅館的現代老板,電打開了藏族百姓的新世界,也讓他們的謀生觀念和生活方式悄然改變。
根據甘孜州政府公布的數據,2014年1~9月(含“十一”黃金周),該州共接待游客68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85%和49.52%,預計全年接待游客78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7.81億元。
電力衛士守護光明
川藏聯網工程全長1521千米、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達到4980米,不僅施工難度世界罕見,運行維護更極其艱難。
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公司承擔了該工程四川境內從鄉城到巴塘的線路運維任務。2014年7月,應急搶修中心鄉城線路分部成立,共設立木里、鄉城、巴塘三個站點。其中,巴塘站和鄉城站的2個班組近30名員工具體負責這439千米線路、701基鐵塔的運維工作。
為確保萬無一失,運維工作實行分區包區巡視制度,每個區域落實到人頭。“看好我們的線路就像呵護自己的小孩一樣。”這是鄉城線路分部主任張華常掛在嘴邊的話。自分部成立以來,張華只回過一次家。
“長期不能回家,我家里人也習慣了,他們比較支持我的工作。”張華早已習慣把工地當成家,而隊友就是家人。
目前,甘孜已是最寒冷的冬季,很多線路通道已經覆冰,加上冬季的含氧量比夏季更低,很多線路運維人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堅守崗位。
在雅江縣,還有一群來自國網遂寧明珠集團有限公司的勞務協作員工在堅守。
運維班班長郭美林已經和同事在雅江待了4個多月,負責雅江縣和九龍縣35千伏到220千伏不同等級共11座變電站的運維工作,他們為藏族百姓守護光明。
來源: 中電新聞網,信息整理:揚州君昊電氣有限公司 http://www.2008cx.com/
- 上一篇:君昊互感器特性綜合測試儀可以測試哪幾種參數 2015/2/13
- 下一篇:"人均裝機"業內看點: 邁向中等發達國家里程碑 20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