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設備制造將打破訂單荒多臺機組望年底啟動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福建福清5、6號機組工程調整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的復函》,同時強調要充分利用我國目前的核電裝備制造業體系,支持關鍵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的國產化工作,壓力容器、蒸發器、主泵、數字化儀控系統、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常規島等關鍵設備、泵/閥門等零部件、690U型管、核級電纜、焊材等關鍵材料的國產化比例不得低于85%,這對長期處于“訂單荒”的設備企業來說無疑是天大利好。
相對于地方政府和核電運營商,核電產業鏈波動對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影響更大。今年是核電設備企業最困難的一年,在建項目訂單已經完成得差不多,如果核電新項目審批在明年還不能重啟,很多企業將面臨“斷糧”、無訂單可做的局面。華創證券研報分析稱,如果按照我國核電項目年均新開工將達到6臺~7臺的規模來看,按設備投資占總體投資50%計算,未來我國核電設備市場將年均新增700億元~800億元。
多臺機組有望年底啟動
“華龍一號技術明確得到了擁有方中 核集團與中廣核,以及審批方的一致認可。
至此核電新項目年內獲批條件完全具備,預計2014年內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福清三期、防城港二期共四座機組將首先獲批動工。而這也將拉開我國核電快速發展的序幕。”國泰君安分析師呂娟認為。
當前核電重啟急迫,市場建設積極性高,預計福清5、6號機組調整方案具有非常強的示范效應。本次技術調整也暗含著“華龍一號”的技術成熟度、安全性等得到了上層認可,意味著調整后的機組建設速度可能會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核定了沿海4個核電站項目的開工計劃,分別是山東榮成石島灣一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廣東陸豐一期和遼寧大連紅沿河二期,合計總裝機量為1010萬千瓦,預計分別將于2017年前后并網發電。
按照《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要恢復核電正常建設,明確了2015年在運4000萬千瓦、在建略超2000萬千瓦,2020年在運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新目標。不難看出,2014年和2015年將成為已開工核電項目投入商 業運營以及新開工項目數量的第一高峰期,而“十三五”內陸核電的放開將打開成長空間且迎來第二高峰。業內人士保守估算,2014年新開工項目將達到6~8個,相比2013年翻倍增長。
在呂娟看來,在國產核電技術的落地將大大提升我國核電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預計已簽訂協議的出口至巴基斯坦的8座核電機組及出口至羅馬尼亞的2座核電機組將很快落實。而我國核電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前景,尤其是對“一路一帶”所包括國家的核電出口前景也將非常值得期待。
核電設備企業備受煎熬
在福島核電事故之前,中國核電市場正發展得熱火朝天。業內當時的共識是,核電市場發展規模是每年開建10至12套百萬千瓦機組。然而,福島核電事故導致的中國核電站建設的“急剎車”也使得國內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元氣大傷,甚至出現“斷糧”和“訂單荒”。
在核電站的總投資中,設備投資占比超過50%。相對于地方政府和核電運營商而言,核電新建項目一直不能重啟對于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日子更難過一些。國內一家核電設備上市公司負責人坦言,今年是最困難的一年,日本福島地震以后,核電項目停止審批,在建項目拿到的訂單到今年為止已經交付得差不多了,而且今年的交付量比較少,交付的產品中常規島產品的比例也比較大,導致毛利率較低,對業績影響很大。
事實上,核電重啟緩慢對設備制造企業的影響非常大,日本福島核事故對中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我國目前核電設備的產能是每年10~12臺套,如果核電開工速度減緩,會造成大量的產能閑置。
目前我國核電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流是向專業化、批量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建核電站的國產化率平均達到80%左右。其中,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控制棒、燃料裝卸料設備、一體化安全殼頂蓋等已實現100%國產化。
作為國內最早承擔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核島制造的企業,現東方電氣已能夠承擔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穩壓器等設備的制造,承擔主泵及汽輪發電機組的設計和制造,產品覆蓋二代加、AP1000、EPR等堆型,并已承擔CAP1400的核島和常規島研制任務。
本則新聞不是揚州君昊電氣原創稿件,來源出自中國電力新聞網的稿件,版權均歸中國電力新聞網所有。
- 上一篇:君昊試驗變壓器的容量如何去選擇 2014/11/23
- 下一篇:北京電力強化電纜及通道防外力破壞管理工作 201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