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清潔化轉型的十大關鍵點
電力清潔化轉型的十大關鍵點
中國正處于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的變革期,而電力轉型決定了能源轉型的成敗。
建立以低碳、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系統,實現能源、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是能源轉型的核心要求。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轉型的重心和關鍵。預計到2050年,中國8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將轉化為電力。
中國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這意味著我國發電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將由當前45%左右,提高到55%以上。同時,電能占終端的比重將由當前的22%,提高到32%以上。
電力系統不論從供給側還是從消費終端看,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力轉型面臨四大挑戰:一、如何確保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系統運行可靠;二、如何優化轉型路徑,實現盡可能低的清潔電力供應成本;三、如何滿足互聯網時代各利益相關方的多元化訴求;四、如何推動實現轉型發展所需要的技術進步與創新。
我認為,理清以下十個問題的思路,對能否成功應對上述四大挑戰意義重大。
一、未來較長時期內,我國電力需求還有較大增長空間。到2040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逐步完成,以及人口總量等要素變化,電力需求將從較快增長逐步進入低速增長階段
2040年后,電力需求會進入增長飽和階段,每年增速將低于2%。
到2040年以后,根據我們的初步分析,全國用電量大約是11萬億-14萬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是8000-10000千瓦時,電能占終端消費要提升到45%,對于人均用電的數據,有很多爭議。比如,現在歐洲人均用電才8000千瓦時,那我們人均也到8000千瓦時,是不是偏高呢?
但要注意,到2040年,電能占終端消費的比重達到了45%。現在歐洲的電能占終端的比重還不到30%。電能在未來的終端消費比例增大了。
另外,電力需求增長減速,從地域上看,會呈現先東部后西部的格局;從產業來看,會呈現先工業后服務業的局面。
二、電力結構從增量調整到存量調整,逐步實現清潔化,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接棒化石能源成為主導發電能源
2040年以前,電力需求還在增長,供應能力也要增長,還需要大量投資。在能源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電源結構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電源結構的調整具有階段性的特點。2030年之前,電源結構的調整,主要在增量里實現。2030年以后,非化石能源將成為電主導能源。
煤電裝機峰值大概在2025年前出現。總的峰值規模是12億千瓦。2030年后,隨著現有存量機組的逐步退役,煤電裝機呈總量遞減趨勢。
未來,煤電將逐步從電量供應主體,轉為容量供應主體。電力行業是一個需要瞬時平衡的系統,到那個時候,煤電在瞬時平衡的電力支撐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電力行業在助力能源行業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過程中扮演著特殊角色,承擔著更多責任
對電力行業來說,煤炭還有發展的空間。現在中國發電用煤的比例在5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2%,歐美發達國家是80%以上。
煤炭作為能源,最好的利用方式是發電。所以煤炭的其他用途,在煤炭需求達到峰值后,非發電領域的煤炭消費將轉移到電力行業用于發電;所以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峰值會略晚于整個能源行業。
根據現有需求水平,和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達到80%左右的設定來分析,2025年前,電力行業將達到碳排放峰值。在這之后,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強度會快速下降,預計2030年、2050年碳排放強度較2015年的下降幅度將分別超過25%和80%。
四、電網是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應系統的優化配置平臺,要以高可靠性、高靈活性確保能源電力供應安全
中國的常規能源分布不均衡,但實際上,從資源的豐富度來講,可再生能源也存在不均衡。這樣的能源格局,不僅需要我們在更大范圍去優化配置,還需要更遠距離的能量輸送。
我們采用一個指標叫能源距,即能源跨地區輸送的量,與它輸送距離的乘積,稱為能源距。
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能源的能源距,占整個能源距比重達到90%,屆時跨區輸送的能源絕大多數將是可再生能源。
這也對電力系統的高可靠性、高靈活性提出更高要求。我們未來的電網,必須具備故障“彈性可愈”、資源“靈活可調”、潮流“柔性可控”三大能力。
來源:財經十一人 作者:蔣莉萍 繼電保護測試儀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上一篇:電改時評:尊重博弈 真正落地需眾多配套文件支撐 2015/11/30
- 下一篇:專家把脈中國與拉美合作:清潔能源將是重點 201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