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電改”深度系列之(一):美國篇
成本優勢不再,改革勢在必行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末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電力需求旺盛,投資額不斷增長。石油危機爆發,能源之間的替代效應凸顯,發電成本全面上升,電價飛漲,用電需求大幅萎縮。美國試圖通過電改引入競爭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降低用電成本。電價的降低可以減少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于美國經濟擺脫滯漲局面。此前自然壟斷符合社會效益最大化的觀點曾一直是主流,然而在20世紀60~70年代,該觀點受到了廣泛的質疑,理論研究證明在傳統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是可行的,美國電改也便在理論支持下來開了序幕。
各州獨立運作電改,“放松管制、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電價”四核心貫穿電改歷程。
美國電力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放松管制、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電價。電力市場一般分為四個環節,即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由于輸配電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因此美國政府對于輸電環節仍進行嚴格管制,而在配電環節,政府通過發放經營許可證的方式,允許某些電力公司在某一區域內壟斷經營。美國電力改革要求“廠網分離”,即要求各個環節需獨立經營,因此,美國放開發電領域,引入競爭機制;而在售電環節則逐步放開各類用戶進入電力零售市場,自由選擇電力供應商,并建立電力期貨市場,穩定電力價格。
道是無晴卻有晴,加州電力危機事件導致美國電改陷入停滯,PJM仍是亮點。
從1978年《公共事業管制政策法》的頒布開始,美國進入電力改革時期,在這一時期,加州最先進行電改,在改革過程中發出多條指導性意見,歷經四個階段以及電力危機,加州的電力危機的爆發,一方面是由于天然氣價格暴漲帶來電價上漲的連鎖反應,但更重要的是電改過程中機制設置問題,例如放開上網端管制售電價格導致電力公司巨虧破產等。與加州相對應被大家膜拜最多的是PJM,作為跨州電力市場組織,成立于1927年,歷經三個階段,其電力市場特點例如現、期貨市場并存,電廠與電力公司簽訂長期合同,輸電權拍賣等制度等也是現在美國各州電力改革效仿的模板,對我國電力改革有積極意義。
原標題:“邂逅電改”深度系列之(一):美國篇
來源:長江證券,整理:揚州君昊電氣有限公司 www.2008cx.com
- 上一篇:誰是通信霸主任正非的接班人? 2015/3/27
- 下一篇:中國與印尼聯合聲明:涉及1000萬千瓦燃煤電站、水電、電網規 201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