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電廠建成投運
我國首座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電廠建成投運
8月24日11時58分,繼6月27日建成投產我國首臺二次再熱發電機組后,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在江西安源建設的第二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華能安源電廠2號機組完成試運投產,超凈排放環保系統同步完工投運,標志著我國電力設計、制造、安裝和調試水平又邁上了新臺階,為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在國內的推廣應用作出了示范,對促進我國能源生產革命、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二次再熱發電技術是《國家能源技術“十二五”規劃》重點攻關技術,是當前世界領先的發電技術,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等優勢。據測算,二次再熱機組熱效率比常規一次再熱機組約高2%,二氧化碳減排約3.6%。試運期間,安源電廠機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平均供電煤耗272.66克/千瓦時,比2014年國內同容量一次再熱火電機組平均水平低19.97克/千瓦時,兩臺機組每年可節約標煤14.5萬噸。電廠采用華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煙氣協同治理技術,建設安裝高效靜電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機組煙塵排放值可低至3.1毫克/標立方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值分別小于15.1、37.5毫克/標立方米,指標優于國家燃機限值排放要求,做到了超凈排放。
二次再熱是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必走的路線之一
在百萬千瓦燃煤機組技術日臻成熟之時,新一代高效一次再熱技術、二次再熱技術的應用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但由于二次再熱技術比較復雜,業界更傾向于新一代高效一次再熱技術,直到2013年,二次再熱技術要不要推廣應用,還在爭論之中,看似遙遙無期。
我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燃煤發電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是主力。而節能降耗,是行業燃煤發電技術攻關的核心。
二次再熱被攻克,也是在為另外一個新技術開路:700℃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發展700℃等級先進超超臨界機組,提高發電效率,是實現火電技術重大升級的關鍵。據測算,60萬千瓦的700℃先進超超臨界機組供電煤耗約260克/千瓦時,可比同容量等級的先進水平的600℃超超臨界機組降低約25克/千瓦時。目前,華能正在牽頭研發帶二次再熱的700℃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二次再熱技術的成功,無疑為700℃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打開了關鍵通道。
同容量超超臨界機組的最好水平
安源電廠二次再熱機組工程代表了我國目前火力發電同類型機組最好發電技術水平,意義深遠。
兩臺機組運行期間,主、輔設備和系統運行穩定,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平均供電煤耗272.66克/千瓦時,比2014年國內同容量一次再熱火電機組平均水平低19.97克/千瓦時,電氣和熱控保護投入率、自動裝置投入率、測點/儀表投入率等均達到100%,汽水品質合格,各項性能指標達到設計值,是當前同容量超超臨界機組的最好水平。
“現在,兩臺機組基本達到設計值,現在的供電煤耗是272.66克/千瓦時”,安源電廠廠長鐘明才說,“我們正在做機組優化調整,預計到9月份,機組性能優化完畢后,供電煤耗可以降到271克/千瓦時”。兩臺機組每年可節約標煤14.5萬噸。鐘明才介紹,兩臺二次再熱機組比常規機組投入多3億元。兩臺機組運行4年,就可以節約標煤50余萬噸,按照江西本地煤價折算,正好可以收回多投入的3億元。全國60萬千瓦等級的機組約800臺,如果全部采用二次再熱機組,每年可以節約煤炭58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億多噸。
為實現超凈排放,安源電廠在原有的設計基礎上,對整個環保設施包括脫硫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采用了煙氣協同治理系統,通過協同治理,電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經煙氣脫硝裝置+低低溫省煤器+低低溫電除塵器+高效除塵的濕法煙氣脫硫裝置等系統處理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指標優于國家燃機限值排放要求,濃度分別小于15.1、37.5、3.1毫克每立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灰渣、石膏能夠全部綜合回收利用。
在實現超凈排放的同時,安源電廠還實現廢水零排放。在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的江西,安源電廠還充分利用中水。安源電廠廠區用水部分取自袁河,利用蘆溪污水處理廠中水作為補充水源,冷卻水經冷卻塔冷卻后循環利用。廠里將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含煤廢水等經分類收集,集中處理后全部回收利用。廠里還安裝了防塵裝置和隔音罩、消聲器,有效地控制了煤塵和噪聲。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 電纜故障測試儀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上一篇:安徽:直供電為馬鞍山12家企業節約電費7500萬元 2015/8/27
- 下一篇:互聯網+能源:大象們都轉身了你怎么打算? 201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