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搶跑”燃煤發電超低排放
各地“搶跑”燃煤發電超低排放
3月27日,國華孟津電廠2號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實現一次并網成功,成為河南省首臺通過168小時運行的“超低排放”燃煤發電機組。
河南省發布的《2014-2020年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要低于310克/千瓦時,其中,60萬千瓦級及以上機組要低于300克/千瓦時;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原則上接近或達到燃氣發電機組排放限值,其中,單機60萬千瓦級及以上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要全部達到燃氣發電機組排放限值。
據了解,除了河南省外,山西、河北、江蘇、安徽、浙江、山東、廣東均制定了相關的措施,“搶跑”煤電升級改造。
相關閱讀:超低排放機組能否多發電?
超低排放漸成燎原之勢
去年7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開始執行。兩個月之后,更為嚴格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印發。
該計劃的目標是東部地區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中部地區新建機組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鼓勵西部地區新建機組達到或接近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
計劃中的東部地區包括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11省,中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8省。這些地方必須在8個月后完成其分配的“十二五”期間的改造任務。
從時間上來看,河北省所有燃煤機組將在2015年年底實現超低排放,浙江力爭在2017年實現,江蘇設定在2018年完成,山西省全部完成改造的時限由2020年提前至2017年底,均早于國家規定的2020年時間節點。
其中,山西是最早出臺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的省份。山西省政府在2014年8月8日下發《關于推進全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的實施意見》。并且標準比國家能源局制定的超低排放標準略高。
而在3月份,山西省政府決定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改造的時限由2020年提前至2017年底。
治理空氣污染壓力頗大的河北也加入了這一場競賽中。,河北省政府3月10日決定,在全省組織開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專項行動,對所有燃煤發電機組實施改造和治理,2015年底前主要污染物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標準。
據介紹,這次啟動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專項行動,將按照“以大代小,分類推進”原則,對所有燃煤發電機組實施改造和治理,科學合理安排機組改造時序,2015年底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濃度全部達到超低排放要求。
此外,安徽省近日也啟動實施了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根據計劃,安徽省將淘汰一批不符合節能環保標準的小火電機組,重點對現役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等級實施節能改造。
江蘇省發布《江蘇省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到2018年年底,江蘇省1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排放標準。
據悉,《浙江省統調燃煤發電機組新一輪脫硫脫硝及除塵改造管理考核辦法》要求,2017年底前,浙江省所有60萬千瓦及以上省統調燃煤發電機組實現煙氣清潔排放,即達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中的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標準。
燃煤電廠改造獲資金支持
超低排放機組誕生后,呼吁國家對實現超低排放的燃煤機組給予相應補貼政策的呼聲不絕于耳。
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環保部、統計局和能源局六部委聯合印發的《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發改環資[2014]2984號)提出,適當提高能效和環保指標領先機組的利用小時數。燃煤機組排放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的,應適當增加其下一年度上網電量。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對排放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的燃煤機組做出的實質性鼓勵。
不過,對于燃煤電廠來說,實現超低排放的技術路線是現成的,但改造資金經常會成為瓶頸。
據了解,與達到火電廠排放標準的100萬千瓦燃煤電廠相比,達到天然氣燃氣輪機排放標準預計電廠將增加投資成本6%,增加運行成本4%。
在近日舉行的2015新型煤化工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為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國務院會議已經決定新降電價空間要拿出一定資金支持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完全達到或超過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國家已經明確大力推廣這項技術。
由于燃煤發電占到煤炭消費量的一半左右,因此燃煤一直被看作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為降低排放,中國也在推行燃氣發電,但燃氣發電與燃煤發電相比,成本將會翻倍,所以在目前大面積煤改氣難以實施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改造逐步實現煤炭清潔利用,使燃煤機組達到超低排放水平,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煤炭消費、改善大氣環境,也能夠突破環境容量制約、促進行業持續發展。
其實,在地方政府層面,各種鼓勵也已經陸續出臺。
去年11月,江蘇省宣布達到燃氣發電機組排放限值的燃煤機組實行電價加價政策,暫定超低排放環保電價為每千瓦時1分錢。
為推動統調燃煤機組清潔排放改造,浙江省經信委計劃自2014年開始,對達到清潔排放的機組獎勵200小時的發電時間。
為了順利推進改造,山西省列出專項資金,對現役機組一次性改造投資給予5%-10%的資金支持;對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發電機組新增的運營成本,要制定由全省燃煤火電企業分攤政策;對實施超低排放標準的新建機組,在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置換上給予政策優惠,按1:1天然氣機組標準執行;對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機組,每年給予不低于200小時的電量獎勵。這些獎勵超出當地發電企業的預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認為,現在煤炭工業要進入一個自我提升的階段,燃煤機組進行升級改造,達到或超過燃氣機組排放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另外,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熊躍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目前政府建立超級基金的共識正在逐步形成,沒有超級基金就無法補貼或者資助解決企業降低排放成本的問題。
來源:中國能源報 揚州君昊電氣 www.2008cx.com 轉載此文。
- 上一篇:比亞迪的鐵電池靠譜嗎? 2015/4/25
- 下一篇:山西省電力開展10千伏主干線路重過載集中整治 201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