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站環保究竟做什么?
水電站環保究竟做什么?
2014年我國水電裝機和發電量快速增長,政策利好不斷。但是我國水電的投資額和新開工的數量卻在明顯下降。
低調的水電似乎在這個可再生能源大踏步前進的時代中放慢了腳步。實際上,水電的發展有自己的規律和特性。除去建設周期長,水電環保問題始終是水電站建設繞不過去的難題。
近期,《能源》雜志記者走訪了位于云貴兩省的部分水電站,了解這些水電站在環境保護上所做的努力。
水生物種的保護
水電站大壩的建設對水生物種上下游棲息的影響一直頗受關注。水電站采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魚類增殖站的建設。所謂魚類增殖站,是對流域內的的魚類進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再在大壩的上下游進行放流。
在記者走訪的華電貴州黔源北盤江光照發電站和金沙江中游梨園水電站,都設有魚類增殖站。北盤江流域魚類增殖放流站是光照、董箐、馬馬崖水電站永久附屬配套設施,投資1853萬元,自2009年9月25日正式投運以來,共進行了10次放流,實現增殖放流332.8萬余尾。
陸生生物保護
水電站的工程建設往往規模巨大,涉及的森林植被面積巨大。一旦蓄水,植被被水覆蓋,難以生長。因此,水電站建設區域內的珍惜植物的移植是陸生物種保護的最主要行為。除了開辟專門的移植區域之外,一些業主和建設施工單位的營地成為珍稀植物最佳移植地。
水土保持
在水電站建設過程中,需要處理渣土。渣土處理廠往往安置在江河兩岸的谷底。一旦到了雨季,如果沒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遇到大面積降水,可能引發泥石流和滑坡。
對渣土的處理并非簡單的植被種植。據梨園水電站工作人員介紹,渣土多為石質,缺少養分,一般植被難以生長,他們進行多次實驗后選定了適合大面積種植的種類。在梨園水電站的渣土廠,記者看到,對于渣土并非進行簡單的覆蓋,而是由工程機械壓實后,再進行植被種植。有些渣土廠還種植了油橄欖等經濟作物。如果試種成功,可以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身為清潔能源而又飽受環保詬病,這決定了水電站永遠不會在環保中獨善其身。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舉措會讓水電站背負更多的壓力,也一定程度上督促著水電站在環保上做出更多的成績。
原標題:水電站環保究竟做什么?
來源:能源雜志 作者:武魏楠 電纜故障測試儀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 上一篇:核電市場春天來了 世界核電復蘇勢頭強勁 2015/9/17
- 下一篇:小型清潔冶煉廠或將成為鉛酸蓄電池救星 201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