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投資熱背后的冷思考
光伏投資熱背后的冷思考
2015年上半年,工業總體下行的大環境下,我國光伏產業逆勢增長,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幅達到30%。同時,國內光伏企業盈利情況也明顯好轉,前十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過15%,多數企業扭虧為盈。僅2015年上半年,天合、阿特斯、晶科、晶澳等企業的組件出貨量達到7.4GW,毛利潤合計超過8.2億美元,凈利潤合計約為1.9億美元。
正因為如此良好的發展情勢,今年以來,我國光伏領域的投資熱情異常高漲。從早些年的制造環節向光伏應用環節轉移,且光伏應用呈現出多樣化融合發展趨勢,如光伏與扶貧、農業、環境、氣候等結合。而且,除金融機構外,華為、恒大等產業巨頭,新興際華、中國節能等央企,中環股份、林洋電子、彩虹精化(002256,股吧)等一批上市公司及很多傳統行業企業如江蘇曠達等,紛紛跨界進入光伏業,掀起投資熱潮。加上國家扶持政策向分布式光伏電站傾斜以及光伏市場需求的回暖,有業內人士稱,光伏產業的“黃金發展期”已經到來。
幾年前,光伏產業倒閉潮、破產潮的一幕仿佛還在昨天,如今光伏產業投資熱潮再次襲來。業界專家認為,這股投資熱潮的背后還有諸多因素,需要引起進入光伏投資領域的企業足夠注意。
光伏電站質量堪憂
縱觀目前整個光伏產業鏈,光伏電站的投資熱情最為高漲。王勃華解釋說,在光伏行業,開發環節的內部收益率可達到8-10%,如果投資方對下游的議價能力較強,有可能更高,遠高于制造業。
只需要20%的自有資金,10%的凈利潤率便唾手可得,投資光伏電站的凈資產收益率甚至高達50%左右。盡管每1萬千瓦光伏電站需要80億-100億元的投資,但仍然吸引著上市公司和大資金爭相進入。
“此外,對于組件制造企業而言,投資光伏電站也可拉動企業自身消化電池組件等產能。2014年,全國組件制造商前20名中,幾乎全部涉足下游電站開發業務。”王勃華說,201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光伏概念股中,被用于光伏電站的募集金額達260億元,電站規模超過3GW。
但是,光伏電站要兌現上述收益率水平,有重要的前提條件,即光伏電站所在地區的光照資源優越,項目并網條件便利。而且,8%-10%的內部收益率是電站穩定運行25年的全壽命周期的平均水平。
業界專家認為,在目前國內光伏行業發展水平下,這一數據并不容易實現。據遠景能源的調研結果顯示:超過50%的資本方由于沒有參與光伏電站開發、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對電站質量缺乏信心。
事實也是如此。光伏權威認證機構——鑒衡認證中心對國內32個省市、容量3.3GW的425個包括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用設備檢測后的調查報告顯示:30%建成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由于組件的質量問題,有些建成3年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高達68%。如果組件一年衰減超過5%,照此速度,5年后這個電站就將報廢。
國家應對氣候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也指出:“還有一部分的電池原規定25年衰減多少,現在是3年已經衰減了25年應該衰減的,甚至當年衰減了30%多……”他認為,這已經“不是質量問題,而是經濟犯罪,甚至是刑事犯罪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組件是太陽能電站最重要的組成設備,電站的質量、發電量、收益率、價值都與它息息相關。它主要由太陽電池、封裝材料、背板、玻璃、邊框、接線盒等組成,這些材料都對組件性能、質量產生影響。電池片是核心,外面的封裝材料都是為了保護它,其中一個關鍵的保護材料是處于最外層的背板,一旦背板失效,里面的封裝材料、電池片就如同失去相應庇護。
王勃華對此很是擔憂:“投資光伏電站,20年質保如何保證?部分組件產品功率虛標,衰減現象嚴重問題如何解決?怎樣確保電站施工過程進一步規范,尤其避免冬季集中搶裝帶來的隱患?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紛至沓來投資光伏電站的企業需要深思的。”
來源:企業觀察報 作者:張起花 串聯諧振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 上一篇:研究指明:到2050年可以實現100%可再生能源 2015/9/22
- 下一篇:蔣霖:加強配電網建設 釋放用電潛能 201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