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資產邊界 德州配網服務升級冷思考
中電新聞網記者 張振興
對于是否跨越資產邊界提升供電質量的這個問題,德州電網人思考了很久。
德州“兩區同建”地方發展戰略的實施讓德州一舉成為中國新興城鎮化發展的樣本,并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半年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山東調研首站就是德州。
然而,一個傳統農業地區逐步向著現代工業城市轉型的過程中,盡管已經有堅強的配網網架作為支撐,但是德州電網還是遭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天花板”。
更高的電壓穩定性、更復雜的用電客戶群,更高標準的用電安全標準,德州并沒有給當地電網公司多少回旋的空間。
德州之變 電網之“惑”
德州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在我國新一輪的新興城鎮化浪潮中,德州模式一度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德州模式即“兩區同建”模式,是一種新型農村社區與新型農村經濟園區同步建設地方發展模式,該模式既解決了農民居住環境,也為當地經濟園區建設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而通過德州農村經濟園區的建設,大量企業的落地,又解決了當地民民的就業。這樣從整體上推進了德州新興城鎮化進程,促進了德州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德州首創的“兩區同建”模式一度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半年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山東調研,對德州模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然而,隨著大批的農村拆遷,以及新型農村社區、農村經濟園區的建設,對即已成型的配網造成了巨大的挑戰,而隨著大量高端制造業的逐步落地,更高品質的供電質量也成為德州電網必須逾越的障礙。
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經過多年的發展,德州地區堅強的配網網架結構已經成型。
國網德州供電公司營銷部黨支部書記李鳳林告訴記者,目前,德州市區內是100%的絕緣導線,大大地提高了整個配網對抗外力破壞的安全程度。而德州地區已經對轄區內線路實行了手拉手工程,通過不同的電源,不同的變電站加裝的分段開關或者聯絡開關,增加了整個配網的供電可靠性。通過配網自動化的開展,任何一個變電站挑戰或者停電的話,鄰近的變電站都會及時自動合閘,從另一個角度大大提高了配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
在配網信息化建設方面,李鳳林告訴記者,近年來配網智能化水平也不斷提高,配網各個用戶端的用電數據得到實時監控,通過配網信息采集系統,我們每天數據采集成功率、上線率、電壓合格率都得到實時監控。
在外界看來堅強的網架結構已經形成,應對新一輪的考驗似乎沒有問題?然而答案似乎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
馮水的挑戰
隨著大量高新技術企業逐步落地德州市經濟開發區,作為國網德州供電公司開發區客戶服務中心副主任馮水開始感覺到一波又一波的壓力。
德州地區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工業發展相對滯后。在德州存在著大量的低端制造企業,由于企業自身經濟、技術能力有限,企業電氣設備運行穩定性、可靠性較差,作為配網結構最后的神經末梢,這部分企業設備的故障經常會造成配網電壓波動。
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是德州地區著名的食品加工企業,年產2萬噸大豆分離蛋白,其產品主要遠銷歐美國際市場。
但是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金濤卻一度因為電壓波動問題而頭痛不已。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段金濤說,公司引進的全套的德國生產線,對配網電壓、電頻要求極高,在剛剛投產的那段時間,生產線變頻器反復跳閘,企業生產線無法正常生產。為了解決變頻器跳閘問題,開發區德州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得到電話報修以后,立即對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線進行了檢查分析。
馮水就是負責這次檢查的主要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其中也費了很多的波折。檢查過程中,馮水發現供電完全正常,但是設備變頻器反復跳閘。后來,他又帶領檢查人員檢查生產線,但是依然沒有找到結果。
由于在企業反復找不到原因,于是馮水決定到配網運營監控中心進行數據分析。經過數據監測馮水最后找到了原因。原來是由于母線上其他用戶設備故障,造成母線電壓瞬時降低,結果導致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線變頻器跳閘。
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線變頻器跳閘深深地刺痛了馮水,他意識到,要想提升配網供電質量,必須把企業用戶用電設備納入監管之內。
事實上,一場跨越電網與企業邊界,對用戶用電設備檢查的行動已經成為德州提升配網服務的一個突破口。
在大規模的檢查中,馮水發現,德州地區大量的低端制造企業用電設備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部分企業由于經濟實力、技術原因,部分設備甚至運行4、5年都沒有檢修過,企業這種得過且過的思想,極大影響著整個配網供電質量的提高。
為此,德州電網積極與德州市經信委、安監局合作,在全市開展了“百日客戶隱患排查整治行動”,每天早調會上向主管領導匯報數據,對排查問題設備、簽發備忘錄、整改企業都要向主管負責人匯報,該排查活動對提升工礦企業設備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這種企政聯手的方式,一方面使電力服務與客戶真正實現了零距離,無死角。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參與,也使供電企業在服務中跨越資產邊界提供了政策支持。李鳳林告訴記者。
農民上樓 安全用電沒有那么簡單
隨著“兩區同建”規模的逐步擴大,曾經散落在鄉間的農村開始逐步消失,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棟棟撥地而起的現代化農村社區。今天,德州農村正在發生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變,這種改變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種用電的方式改變。
陵城區五里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天忠住了一輩子的平房,今天他已經搬進了展新的樓房,并在臨近的工業園區找到了一份工作,對這種改變他感到很滿意。
李天忠告訴記者,在農村拆遷過程中,由于農戶搬遷次序并不統一,這期間只要有人就要用電。在已經拆遷的村子中,大量的電力基礎設施已經廢棄,其間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保證農民安全搬遷,當地供電公司甚至派出專門的人員蹲守的村子里,只要村子有一戶沒有離開,他們都不會離開,這讓村民很是感動,李天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微笑著說。
事實上,剛剛搬進新社區的農民,也成立自己的物業公司,但是電力設備管理上也不盡如人意,只有電網公司跨越資產邊界,提供穩妥的服務,搬進新居的農民安全用電才會成為可能。
陵城鎮供電所農電工袁廷剛負責的五里社區住著近五百戶農民,該社區是周圍幾個村子拆遷合并而成,農民剛剛搬進社區,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用電設備都感到無所適從。
事實上,新社區用電設備安全可靠性要比農村平房安全可靠得多,區別于農村一家一戶就一個控制閘,新民居多了更多層級得安全保護裝置,但是農戶自己并不會用,物業公司短時間內也難以逐一輔導。
袁廷剛告訴記者,由于農民剛剛搬進新居,室內由于裝修時間較短,濕度較大,另外內部開關、插座較多,所以經常跳閘。只要跳閘,我們就必須到現場檢查情況,并且教會他們如何合閘,最后用上電。
事實上,德州電網正順應著德州地區“兩區同建”的大潮,對外以全面提升供電服務品質為目標,著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完成對自身服務“天花板”的突破。
采訪中,國網德州供電公司營銷部黨支部書記李鳳林告訴記者,目前,德州供電公司正在嚴格投訴管理和責任追究,堅持日事日畢,當日調查、當日處理、次日通報,直供區投訴同比降低33%。
同時,德州電網還注重從強化營、配、調專業協同,提高響應速度,縮短業擴報裝和停電時間。積極推動開展明察暗訪和第三方評價,堅決杜絕停送電不規范、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李鳳林微笑著告訴記者。
來源: 中電新聞網,信息整理:揚州君昊電氣有限公司 http://www.2008cx.com/
- 上一篇:國網部署2015年安全8項重點 全面提升安全水平 2015/1/22
- 下一篇:能源視點:我國能源發展重點立足國內量入為出 20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