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生蛋、蛋生雞” 死循環?新能源汽車推廣如何破解?
新能源汽車從出現開始,就被寄予了打破能源束縛、降低環境污染的厚望,前景看好。但在先推廣車還是先建充電樁的問題上,遇到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推廣困惑。
6日,第四屆北京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在北京舉行。而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所明確的建設目標,讓充電設備企業看到了千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參展熱情高漲,“雞和蛋”的發展難題似乎有望破解。
但未來推廣真的可以一帆風順么?錯綜復雜的利益藩籬能否打破?如果推廣成功,如何布局農村和海外市場?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等后續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否做足準備?除了一根“樁”,還要邁過哪些坎?
建充電設施,不讓推廣絆在“樁”上
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概念股飄紅,相關企業再次成為媒體聚光焦點……而這都是因為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長期以來,如果把新能源汽車看成“雞”,那么充電樁就是孕育雞的“蛋”。
截至去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2萬輛。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生產76223輛,銷售72711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
但相比之下,充電樁建設卻相對滯后。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底,我國建成充換電站780座,交直流充電樁3.1萬個。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的配比超過4:1,而標配為1:1,即使都是“雙黃蛋”也很難孵化出那么多雞。
記者隨機采訪十余位傳統能源車主和一些潛在購車人群發現,除個別人擔心動力受影響外,絕大多數車主表示若能解決充電難問題,自己確實想購買新能源汽車。“雖然油價下降了,但駕駛成本還是高。”沈陽市民劉新宇說,如果電動汽車充電和加油一樣方便,自己還是會選擇電動汽車。
指導意見的印發,不僅明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而且提出要加快修訂充換電關鍵技術標準,完善扶持政策……
因此,指導意見被看做是可以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關鍵舉措,可能會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出“雞和蛋”死循環。
還有什么看不見的“樁”阻礙推廣?
充電樁建設目標,還可能被哪些看不見的“樁”絆住?
——物業,可能成為阻礙充電樁建設的“樁”
居家充電作為解決充電難題的關鍵之一,指導意見也提出,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建設或預留建設充電設施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為100%。但物業是否愿意配合?
杭州市民曹斌一直想購買電動汽車,但就是被絆在“樁”上。“安裝費用不是問題,4S店提供部分技術支持,國家電網也支持,但我們小區的社區和物業都比較謹慎,常常會以用電安全、安裝條件不足等理由拒絕。”曹斌說。
沈陽一家物業公司負責人坦言,在小區內建設充電樁,物業沒有盈利的路徑,還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沒有建設積極性。
——民營企業積極性差,是阻礙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樁”
北京作為電動汽車保有量較高的城市,但目前“國家隊”仍是投資建設主力。
浙江萬馬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潔說,充電樁市場蛋糕是很大,但配套制度沒有同步跟進,這塊蛋糕遲遲做不起來。“我們去工商局注冊,但因為充電網絡運營沒有在管理范圍之內,我們的工商牌照注冊不下來,影響企業后續盈利模式的落地”。
國家電網長春電動汽車服務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也指出,標準缺失也讓社會資本對充電樁建設望而卻步。因國標還不健全,搶先建設,容易導致與標準不符,造成投資浪費。
——地方保護,可能成為阻礙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最大的“樁”
2011年,我國確定五個城市啟動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到2014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未來3年多的時間內,對部分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公布,到《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的印發……利好政策頻出,但是實際落地情況卻隱藏大量“地方門檻”。
深圳市近日出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其中明確要求外地車企在深圳設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的銷售公司等條款;福建的相關辦法也提出,申請本省配套補助資金,需要提交“車輛安裝使用省內企業生產的電池、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憑證”……
來源:新華網 繼電保護測試儀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上一篇:汪泉:政策利好 新能源產業將迎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15/11/7
- 下一篇:美媒:中國清潔能源投資領先全球 約是美國兩倍 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