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價格持續走低 部分地區成本堪比常規電源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朱怡
“此次中美聯合發布氣候減排目標,將對2015年巴黎氣候會議上全球各國能夠達成新的氣候減排協議發揮有力推動作用。考慮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緊迫性,風電無疑將在世界未來的能源供應中發揮關鍵作用。”近日,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SteveSawy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風電已經成為許多市場增加新的發電能力時成本最低的選擇,而且其成本將繼續下降。
他介紹,在風資源條件好、常規發電成本高的地區,陸上風電已經可以與新建常規電源相競爭。2013年,美國創下了風電價格最低值,目前美國風電場的平均購買協議電價(PPA)已降至22美元/兆瓦時(約合0.3元人民幣/千瓦時)。在北美、歐洲的一部分國家,風電已經接近甚至超越煤炭成為最為廉價的發電方式。同時,SteveSawyer指出,從全球來看,風電度電成本仍然高于常規電源。
全球部分地區風電成本已堪比常規電源
長期來看,風電等清潔能源與傳統能源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是必然趨勢,也是風電從替代能源走向主力能源必須要經歷的過程。而同臺競爭的基礎,就是價格。
風電度電成本取決于風資源狀況、投資成本、運維成本、融資成本,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容量系數提高等。在全球部分地區,風電度電成本已經低于50美元/兆瓦時。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對全球陸上風電度電成本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國的平均陸上風電發電成本為74美元/兆瓦時。平均度電成本最低的國家主要位于南北美洲,如烏拉圭、墨西哥、加拿大、巴西、美國,而成本最高的國家為東南亞的新興市場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歐洲市場度電成本位于兩者之間。
“風電的成本,各機構和組織已經分析了很多,不同的統計和分析方式可能出來的數據會有稍許差異,但是總體的趨勢還是一致的。”SteveSawyer介紹,得益于豐富的風資源,美洲國家的風電場平均風電容量系數基本都能達到30%以上。此外,風電場的單位投資成本也在不斷下降。以美國為例,自2008年以來,該國的風機市場價格下跌了約20%到35%。
“總體來看,盡管目前美國的風電項目平均單位投資成本相比中國高50%左右,但美國風電的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卻比中國高45%以上,對風電開發商而言,吸引力是巨大的。”綠色和平組織資深能源專家SvenTeske表示。 與南北美洲相比,東南亞國家的風資源較差,風電場平均風電容量系數僅為20%~23%左右,其度電成本也較高。
歐洲市場的度電成本位于美洲及東南亞之間,范圍在81美元/兆瓦時至120美元/兆瓦時之間。其中,德國由于相對較好的風速條件及較低的前期項目開發成本,是歐洲國家中風電經濟性最好的國家。
中國風電的商業潛力還未挖掘出來
讓我們把目光從全球收回國內。不久前發布的 《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中預測,2011~2050年,我國由風電開發帶來的累積投資將達到12萬億元。隨著風電技術進步和開發規模擴大,以及煤電成本的增加,預計在2020年我國陸上風電成本將與煤炭發電成本持平。
事實上,未來要作出調整的不只是風電上網電價,還將包括政府對風電行業的補貼。“到2020年前后,我國陸上風電上網電價將達到與脫硫燃煤標桿電價相同的水平,風電需要的上網電價補貼將在未來10年內逐漸上升再逐漸下降,并在2015年前后達到峰值。”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預計2011~2020年風電上網電價補貼累計需要2100億元。2020年后,該補貼將主要用于海上風電。
SteveSawyer指出,隨著煤價的不斷上漲,以及火電環保投入的大幅增加,火電成本有進一步上漲的趨勢。相對而言,風電發電成本則因為風機價格下降,以及新技術的推廣而逐年降低。他認為,對于開發商和消費者來說,價格下降是好事,但是對于整個風電行業來說未必是好事。
對風機制造商來說,他們需要考慮長期怎么生存的問題。
“中國擁有強大和活躍的風電設備制造能力,中國的風機企業正在亞洲其他國家、拉丁美洲、非洲、北美、歐洲開拓市場,相信中國風電相關產品出口的比例會逐年增加。
但現實情況是,中國風電產業的商業潛力還沒有挖掘出來,無論是風電開發商還是設備制造商都沒有達到較高的盈利水平。中國風電行業的發展空間、潛力和盈利前景非常大。”SvenTeske說。
本則新聞不是揚州君昊電氣原創稿件,來源出自中國電力新聞網的稿件,版權均歸中國電力新聞網所有。
- 上一篇:林伯強:油價大幅下降背景下的中國石油儲備 2014/12/2
- 下一篇:君昊變壓器繞組變形測試儀有哪些技術特點 20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