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資:盛宴背后亦有隱憂
新能源投資:盛宴背后亦有隱憂
根據彭博財經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總額為1979億美元,同比減少43億美元。中國再次成為清潔能源投資額最高的國家,第三季度超過26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根據中電聯的統計,2014年中國新能源投資比重超過70%,風電(993億元)和水電(960億元)投資都分別超過了火電(952億元)。然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盛宴背后,亦有隱憂。
“強心劑”刺激下的能源盛宴
當前,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確實有較好的政策環境,電改9號文、碳排放峰值、光伏補貼、可再生配額、碳市場、微電網、電動汽車等政策,以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的“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講話,足以讓新能源投資盛宴高潮迭起。
但是,經濟新常態預示著中國能源消費已步入中低增量和中低增速的時代,能源消費年增長過億、年增速超過5%的情況將越來越難出現。2014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僅比上一年增長2.2%,電力消費量增長3.8%,比上一年回落3.8%,為1998年以來的年度最低水平。今年1月至8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1%,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大幅下降。其中,工業用電量下降0.7%,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2658個小時,同比減少205個小時,再創新低。
在有大增量的情況下,新能源投資高速增長有巨大空間,但在窄幅縮量時期與火電的擠壓也更為明顯,導致各地“風光不再”、棄風棄光屢見不鮮。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棄風電量1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1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2%,同比上升6.8%;棄光電量約18億千瓦時,主要發生在甘肅和新疆,其中甘肅棄光電量11.4億千瓦時,棄光率28%,新疆(含兵團)棄光電量5.41億千瓦時,棄光率19%。
同時,因特高壓等輸配電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時日,即使建成也面臨需求不足的窘境,新能源投資的可持續增長面臨很大挑戰。進一步講,僅動增量的“奶酪”還比較容易,如果要涉及火電存量的替代,無異于傷筋動骨,需要更大的改革動能和政策利好,也要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
“無形之手”遵循的有形規律
悉數“現象級”投資熱潮,新能源產業在本世紀至少已經歷2000年和2008年這兩輪過熱。每輪過熱都有企業破產倒閉,特別是第二輪過熱后2013年尚德的破產和重組,沉重打擊了新能源發展的熱情。
不過,資本逐利的原始動能讓投資市場很快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光伏遭遇歐美“雙反”后,中國政府被動啟動“救市”措施,間接造就了本輪新能源的“集體狂歡”,投資金額動輒百億元。而現行的以配額制為基礎的補貼機制,再次激發了地方政府強制新能源企業本地化的沖動,造成大量空心化的無效投資。也就是說,投入和產出效率反而隨著規模的擴大而不斷降低。
圈地式的新能源開發模式是一場極為危險的游戲,最終可能拖垮財政、金融和社會資本,造成新能源再次泡沫化。即便有英利、漢能等知名企業的危機警示,新能源的投資沖動仍持續高漲——政府在不斷地修改規劃數字,行業和企業在用各種峰會力證事業的輝煌。
來源:中國石油報 試驗變壓器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 上一篇: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提速 “一帶一路”推動疆電外送 2015/10/20
- 下一篇:為什么說“售電牌照”是子虛烏有之物? 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