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南海古絲綢之路上“珠光帆影”
一帶一路:南海古絲綢之路上“珠光帆影”
“騎馬客來驚路斷,泛舟民去喜帆輕。雖然地遠輕無益,幸得珠還古有名。”宋代陶弼初的詩,為我打開了“南海絲綢之路”西漢時期始發港之一——合浦之門。
合浦,古稱合浦郡——意為江河匯于海的地方,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海岸線長308公里。
北部灣,一灣碧波猶如一條飄逸的藍色緞帶,將七個國家維系在一起:北部灣以北是中國,以西及南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
據《漢書·地理志》卷28記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也就是說,乘船從合浦出發,歷經5個月才能抵達都元國(今馬來西亞半島南沿),繼續行駛4個月有邑盧沒國(今緬甸南沿岸),再前行2個月,抵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部),再行船8個月……
《合浦地名志》中也有記載:“干體海口,扼江海之交,秦漢至明朝,此港是中國對外交通貿易要地。”
史典上的記載,使得我可以縱深地進入作為“南海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合浦。西漢時期,漢武帝遣使臣帶領滿載著珍珠、絲綢、瓷器、黃金的浩大的船隊,從合浦起錨,穿越南海的萬頃碧波,沿印度支那半島航行到東南亞、南亞、西亞、中非和歐洲,去與這些國家交換琉璃、琥珀等奇珍異寶。而當歷史的邃道從西漢伸延到宋、元、明時期,這些滿載著貨物的官船或商船,也將“南海絲綢之路”從合浦拓延到波斯灣及非洲北部等地。
在合浦發現的近7000座漢墓群,以及從已經挖掘的400多座漢墓中出土的海外舶來的奇珍異寶:波斯陶壺、纏花金球、琥珀飾品、香料、玻璃器皿、碧琉璃、水晶等文物,足以說明西漢時期的合浦,做為“南海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在中西方商貿、文化交流上,曾經是多么的輝煌。這輝煌猶如古墓群中出土的那把令世人驚奇的銅提梁壺,密封的壺里盛著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酒,誘人的酒香穿過古老的時光,朝我們撲面而來……
二
嗅著從銅提梁壺里散發出的古老的酒香,我獨自靜坐在海邊。夜色中的大海格外寧謐,海上升起一輪皎潔的明月,月光鋪灑在海面上,仿佛鋪灑著無數顆碩大、圓潤、瑩白奪目的珍珠。驀然想起一句俗語: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合浦正是南珠之鄉,素有“掌握之內,價盈兼金”之說。據說慈禧太后皇冠上鑲嵌的數千顆珍珠,都是采自合浦的珍珠。
合浦人說,合浦的珍珠之所以如此珍貴與美麗,那是因為合浦的珍珠是美麗的人魚公主的眼淚蘊育而成的。
很久以前,一個年輕的漁民出海打魚,碰到了兇惡的海怪,在與海怪進行殊死搏斗時,漁民受傷昏迷在浩瀚無際的大海上,幸遇生活在大海深處的美麗的人魚公主,將年輕的漁民帶回到海底的水晶宮,在人魚公主的精心照顧下,年輕的漁民日漸康復。因日久生情,人魚公主放棄海底的水晶宮,帶著夜明寶珠,跟著漁民來到了人間,從此,同村的鄉親都跟著漁民和人魚公主夫妻一起出海打魚。貪心的縣官聽說后,想霸占夜明寶珠,便殺害了漁民。每當月亮從海上升起,人魚公主便來到海邊坐在礁石上思念丈夫。人魚公主悲傷的眼淚感動了礁石下的海蚌,海蚌把人魚公主傷心的淚珠咽進肚里,人魚公主的一滴滴思念的淚珠,便在蚌殼里蘊育成了一顆顆晶瑩的珍珠,于是,合浦一帶便成了珠母海。
三
關于合浦珍珠還有許多傳說,例如成語“珠還合浦”、“割股藏珠”。每每追索一種文化軌跡,我總會發現,民間口口相傳的傳說、故事,才是每一種文化得以生長、繁榮和發展的根基與沃土。因此,在這一個又一個合浦人講給我的傳說,或者成語故事中,我發現,合浦的歷史與珍珠是無法分割的。合浦的歷史有多悠久,合浦珍珠的歷史就有多悠久。如同合浦的一句老話:生長海隅、衣珠食珠。
不論是《后漢書·孟嘗傳》還是《合浦地方志》都有過記載,合浦無農田,百姓唯以采珠為業,商甲往來,以珠貿米。
《后漢書·孟嘗傳》中還記載,合浦采珠始于周朝。到了戰國,合浦業已把珍珠作為飾物和藥品與外來的商人交換。發展到漢代,合浦不但是珍珠的重要產地,也是珍珠的集散地。當合浦港成為中西方貿易往來的港口,合浦珍珠作為一種文化的象征,與絲綢、瓷器,共同鑄造了“海上絲綢之路”千年不衰的輝煌!
來源: 中電新聞網文化頻道 文/孫桂芳 串聯諧振廠家 www.2008cx.com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 上一篇:2016年全國碳市場將啟動 “取經”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015/9/8
- 下一篇:環保部:脫硝裝機7.5億千瓦占火電總裝機87% 2015/9/7